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商业银行的ESG社会价值与金融科技转型

时间:11-16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92

商业银行的ESG社会价值与金融科技转型

图/摄图网中国式现代化对于现代金融业提出绿色发展的时代新要求。商业银行将绿色发展和企业的科技责任的使命结合逐渐深化。银行将科技创新与行业转型相融通,支持经济社会价值的统一,更好地构建经济发展新常态。银行业科技创新和企业社会责任,进而实践ESG商业标准下的金融业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路径。未来对于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评判标准,将建立在ESG价值体系建构之上,探索ESG社会价值+金融科技转型的共频发展,是数字化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一、商业银行建构ESG体系前景及社会价值金融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尤其是商业银行又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在践行ESG过程中发挥的支撑作用不言而喻。ESG所引领的全新绿色发展观念,将金融领域的旧有的利益价值体系进行重新评估。2020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ESG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升至新高度,把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授信全流程。从评级机构对于商业银行的估值评级,到商业银行对投资方的项目ESG属性授信评估,都属于金融市场对于行业发展和市场产业的价值重估的有序正确引导过程。商业银行落实ESG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的ESG体系建构和商业银行ESG的社会价值两方面,彰显着商业银行的价值导向和企业服务底蕴。银行业建构科学ESG发展模型。ESG体系建设通常由董事会号召专项ESG委员会设置,并对银行具象化的ESG战略制定及实施承担负责。委员会成员将ESG战略目标和不同职责进行拆分,依托监督评判体系对实施团队的工作成效实时汇总,做好ESG风险项目识别及信息披露。其中,需要建立服务于ESG数据获取的技术部门,打造基于现有金融基础设施的IT系统,以大数据、5G、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抓手,强化数字技术、金融科技和智慧决策的科学管理模式。银行从治理角度进行ESG建构。银行机构的ESG模型的建设需要已经从监管督促型转换成主动融入型。是企业治理开始透明化,项目投资规划化,市场和投资人群体都能够为银行机构的ESG管理水平,“用脚投票”做出价值判断。通过对央行、银保监会、外汇管理局的监管处罚梳理,当前商业银行尚存在客户环境风险审查不严、制度流程制定及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主要包括因贷前调查不到位向环保未达标的企业提供融资,贷款贷后监管不力导致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业务数据存在错报漏报,业务授权不规范。相对应的是监管部门更高要求的行业指引,就比如证监会2022年4月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号召上市银行自主强化ESG信息披露,以便于形成ESG治理水平。银行从风控角度进行ESG构建。银行风险控制无疑是银行ESG建设的重难点,更起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绿色金融环节。银行机构通过在风控模型、市场方案和商业思路、后续监控等领域的着力,明确了全方位的风控流程管理。银行在ESG领域产业投资的探索方向而言,更多强调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政策,向“双碳”领域的引导型产业方向强化信贷投放。在绿色产业投资的商业模型允许的情况下,向低能耗领域信贷项目投放,为节能型产品贷款项目和减排型能源工程提供基于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和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与此同时,对环境评估不达标的高耗能项目,实行环保责任否决制。将环境风险和社会收益等要素纳入商行授信的决策评判标准中,实现基于ESG标准的授信全流程风控监管。国际大行的ESG领域科技创新。ESG作为西方当代社会思潮中环境保护道德标杆,国际商业银行普遍高举ESG大旗,采取科技创新手段实现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国际大型商业银行,如渣打银行、瑞穗银行等较早着手绿色经济转型,并于2003年提出“赤道原则”。随着数字银行的领军者,如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开始于2012年布局,用技术手段为自身业务设计ESG的产业模型成为行业共识。荷兰银行从2016年将信贷产业的环保数据纳入自身信贷评估体系,推出自身绿色金服平台。德意志银行在2018年将“α-DIG”语言模型的交互工具,来丰富企业ESG绩效的量化指标。西班牙的BBVA银行在2019将ESG绿色项目的识别和评估纳入区块链平台中,而花旗与微软则采用智能大脑自动识别潜在绿色资产,并做好依托科技算法进行项目风控。我国商业银行参与ESG新模型。中国的商业银行在追随ESG构建可持续发展煞费苦心。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着手进行银行业务和管理决策的绿色科技创新也逐步建成。比如,2016年首个绿色金融专业支持系统由兴业银行上线;2018年央行也开启ESG的金融科技系统模型设计,从云数据辅助决策,将ESG项目的信贷统计分析、信贷流程监管、信贷政策实施效应评估等功能纳入智慧审核机制。关于中国银行业的ESG项目信息披露也已形成业界共识,截至2023年4月,已有6家国有大型银行和9家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5家城商行(北京银行、成都银行、重庆银行、江苏银行、重庆农商行)等多家行业银行积极响应,探索商业银行在ESG业务履行时金融科技和社会责任的转型实践。商业银行构建ESG体系,能够强化社会责任,增强品牌美誉度。ESG的节能减排和绿色持续发展观念,需要以长期科学发展的战略眼光进行银行的ESG模型设计,能提高银行市场品牌竞争力和企业资本市场价值评级。通过ESG模型的建设和社会价值体现,商业银行能够完善管理效能,从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绿色项目资源分类、ESG模型数据监控、企业绿色信贷风控等方面细化ESG银行业务发展战略规划与社会绿色金融发展收益。2二、国内商业银行业的ESG转型的项目进展国内商业银行相应ESG转型,既是自身业务拓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做好绿色金融市场布局的需要。根据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于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的设计要求和人民银行对于绿色发展的各类政策性减排工具的政策支持,银行业从贷款端、股权端、基金端、保险端和股权端同步进行产品项目创新,从而实现将长期低成本资金向绿色发展政策产业引导的具体行业倾斜,从而实现信贷结构调整,将“两高一剩”行业的项目逐渐出清。中国银行业ESG项目的百万亿投资空间。据中国绿色金融委员会估算。至未来2050年中国银行业将会拓展总额高达487万亿元的ESG项目投资需求,商业银行尚需为业务的拓展补齐近15万亿元的ESG转型基础设施投资,2022年底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2.03万亿元,规模全球第一,但项目的投资更多集中于央企国企的大项目,对于小微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所需的绿色产品设计和金融服务远不到位。商业银行通过ESG项目转型,实现推动业务模式转型、拓宽收入来源、提升自身可持续经营能力,优化银行资产结构,以多元化服务满足多层次企业绿色金融市场需要。商业银行ESG绿色产品创新布局多元化。市场需求引导下的商业银行采取多层次布局和多元化设计的方法,实现绿色金融产品的设计。通过金融产品设计中融入绿色发展,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需的金融产品在股票、债券、基金、信托、信贷等资本市场进行布局,并融入碳交易平台的碳指标买卖环节。在国有企业旧设备改造、民营企业资源再生循环、能源电力基础设施信贷等领域布局多元化,将ESG的项目披露和信贷数据的风控管理纳入透明市场,实现产品创新和业务应用的深化。以商业案例论述,2022年,工商银行通过“工银绿色银行+”建设其多元化ESG产品体系,并实现100亿元人民币碳中和绿色金融债发行。中国银行将“中银绿色+”作为企业招牌,提出5大类35项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招商银行在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实现业务布局,通过招商智慧能源混合基金等创新履行ESG投资理念。国有商业银行占据较大ESG信贷市场规模。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机制决定了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从2022年的各上市银行企业公开年报数据来看,国有大行在ESG信贷市场的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完成了2.5万亿元以上的市场体量,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的ESG信贷数据也有相当比例,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的年度业务速率增长竟超过60%。而与之相对应,城商行和农商行业务规模多在1000亿以下,产业布局规模较小。国有大行的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在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提供具有优势,能够抢占大型央国企、能源集团、民营龙头上市公司的能源改革订单,而城商行如重庆农商行、渝农商行则将碳交易的可再生能源收益贷作为拳头产品拓展业务。商业银行ESG治理和管理从探索向落地推进。大型商业银行ESG治理出现阶段性落地推进。商业银行在环境治理方向具有拓展性,绿色金融ESG业务从低碳转型到环境和气候治理,出现了碳标的的绿色金融管理模型的产业成熟化。在商业银行社会价值的普惠金融推进来看,将城乡统筹与区域发展协调,将绿水青山与农特经济结合,助力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在商业银行企业贷后管理的推进来看,商业银行将ESG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与自身智慧决策、金融科技转型、风控和危机防范相结合,成功实现商业银行的收益与商业银行平台发展的优势共进。不同银行在ESG产业链条具有不同的投资逻辑。比如,中国银行集中于国际影响力的标杆性绿色项目建设;建设银行从ESG的绿色金融征信机制建设信贷白名单;招商银行将ESG产品创新布局在绿色信贷等领域。当前银行ESG转型面临困境及监管应对策略。我国银行业的绿色金融及ESG发展仍处于探索初期,存在转型压力大、行业标准乱、监管标准难等困境。转型压力大表现在碳指标的银行市场助力。为应对2030年实现碳达峰承诺,银行业在信贷投放时更加注重绿色金融产业专项,但较高的碳减排指标设定需要建立与之对应的银行业ESG产品创新与市场消费和投入绿色低碳领域的主要贷款资金需超过非低碳行业,该时间设定对银行来说压力不小。ESG转型缺乏行业标准,国内的华证、中证、嘉实等评级机构和国外明晟及标普、道琼斯&SAM、汤森路透等评级机构对于采用的角度、指标及评分聚合方法不同,银行业直面ESG评级体系存在不够完善的现状。行业监管方面,银保监会于2020年颁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将ESG管理融合进整体经营管理行为,当前多数银行尚未建立全面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履行ESG在绿色转型的过程,银行直面碳产业转型风险和投资模式的迭代风险。抽离传统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现金流会给产业带来极大的产业转型压力,反而拖慢了技术升级和低耗能设备购置的速率,并可能导致全行业生产成本陡升,向下游传导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环保型”市场应激涨价。银行投资对于绿色金融的ESG项目青睐使得相关资产标的价格迎来卖方市场。全新的碳排放权的价值体系和资金流动容易形成非理性估值,对于银行自身的金融产品价值评定和风险控制流程管理有着承受能力的考量。图/摄图网3三、推进全行ESG及绿色金融科技战略落地中国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涵盖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诸多制度安排。“碳达峰、碳中和”与金融科技等一系列金融市场改革的顶层设计,为ESG在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战略规划落地提供方向指引。银行业的个体将ESG和绿色金融理念必然是发展和实践的共同探索,商业银行需要在企业战略的层面,在全行中构建企业端ESG建设路径,在数字平台建设、科技架构布局、智能风控等方面在银行的顶层战略和业务格局中梳理金融科技的具体方案,建立ESG专委会的组织保障,从而在环境、社会和治理领域的具体工作、行动目标、使命和原则。全行ESG及绿色金融科技建设现状。金融科技是将新兴技术融入银行业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服务的银行业新兴业务模式,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指出,要坚持“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当前五家国有大行(除邮储银行外)都已建立金融科技模块,以辅助全行数字治理、科学决策、智能风控等板块的银行业务。在21家银行中,科技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的有5家。2022年已公布的银行财报数据显示:6家国有行金融科技资金投入高达1165.49亿元。股份制银行在不同金融科技细分领域取得新的进展;中小银行则依据地方优势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表现出不同的金融科技发展进度。使用高级分析、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优化,塑造数字化能力,健全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金融科技伦理规范体系,构建互促共进的数字生态。ESG体系全行绿色金融科技力量。商业银行进行全行绿色金融设计,将数字底座、智能开发、业务配合、绿色发展、治理强化等五个重点领域作为根本,建立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科技力量。切实可用的绿色商用数据中心以及建设在其基础数据库上的金融交易网络成为解放银行业务端算力的金融业务创新,构建绿色金融科技的“数字底座”。将信息科技手段在全行现有客户管理日系和市场环境识别中切实应用,将资产管理、赤道原则风控体系融入基础判断,梳理ESG业务需求撰写需求文档,提供业务端智能开发。将业务部门的零售、采购、定制等需求挖掘价值信息整合成数字问题,通过搭建数据模型来实现零售长尾客户经营模型、客户流失预警模型等业务配合。金融科技的发展为绿色金融提供了技术手段,人工智能等功能性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的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的关键。金融科技在ESG项目的盈利困局。商业银行想要建立高效金融科技体系,就需要将银行中台的业务拓展、产品定制、客户服务、智能投顾等运行项目进行科技统筹。金融科技相对与商业企业的具象化产品和金融业机构的抽象化金融服务,很难直接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创造收益。绿色金融科技的真实商业价值也基于赋能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科技布局,更多营造了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要素改善和人民生活的健康环境改造。创新的ESG价值评判体系将绿色转型过程中的环境价值量化,通过企业商业行为的“碳减排”和企业经营行为的社会价值提供,达成部分绿色金融科技业务收益回馈,实现发展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ESG及金融科技业务规划框架制定。商业银行需在全行范围内制定可量化、可执行的绿色金融战略。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优势禀赋定战略,切入优势产业赛道、优化ESG产品创新。商业银行的国有大行、商业银行、城商行等具有结构性差距,不同金融科技战略的落地需要与业务规模、投资产业、客户受众相契合。精准定位结合银行利益攸关方的建议结合经营理念和发展特点,对所有议题制定相关的定量和定性的目标,并分解至各个业务部门,支撑部门及不同区域及市场落实执行。在优势产业的入局选择上,银行需要分析市场需求、政策环境、财政补贴、科技转化等客观存在,继而在充分风险评估和行业调研的基础上“下字落定”。优化ESG金融科技产品创新,需要商业银行强化金融产品开发能力。商业银行提供优质产品设计,构建数据基础,自动收集ESG数据类型并将其整合到可审计金融级数据的单一系统中。简化报告和披露,排放计算引擎和灵活的报告工具。识别能源和排放节约机会,并作出智能决策,对企业形成穿透式监管和绿色风险防控。商业银行ESG金融科技可行性举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商业银行的ESG与金融科技相融合,需要给出切实可行的举措方案,打造“技术+业务+绿色”的创新发展道路。先构建ESG决策治理部门,形成“董事会-管理层-业务部门”的组织架构。以决策推动立项、以管理拟定细节,以业务落地执行。再规范ESG产品业务流程,将全行内部梳理ESG绿色金融业务规范,梳理个流程的科学节点,做好依托科技决策的绿色金融产品的战略研究和行业研究,并融入日常风险管理和业绩汇报项目,做好决策科学。继而完善绿色金融人才储备机制,将计算机科学和经济学、工程学、环境学等综合学科人才搭建批次性专项人才储备库,健全人才考核机制和ESG科技领军人才建设,实现ESG绿色科技业务发展人才梯队不断档。现实中,商业银行ESG的绿色金融科技措施实践,受各类不确定因素影响,还需结合具体问题构思可行性举措。4四、结语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实践的主体,承担着ESG的绿色科技转型的重任。从具体商业银行的社会价值来看,商业银行也建构起当前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对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发展的前景,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人和自然的生态平衡契合,实现了商业银行的崇高的社会价值。国内商业银行在自身多元化发展的同时,直面百万亿市场的未来前景和银行业金融产品转型困境,摸索企业治理和科学决策新方法。在金融科技加持下,商业银行从银行内部实现了绿色金融的ESG体系建构,推动金融业加速可持续发展转型,挖掘绿色低碳市场机遇,用科技力量加强自身适应性,依托“绿色发展+金融资源+科技能力”对企业运营结构赋能,把握绿色金融发展先机,加速ESG转型,以业务创新打造新增长点,提早迈向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征程。作者:逄锦华,中国传媒大学信息管理与决策研究所研究员;外交学院博士;洪泰智造产业顾问。注:文章表述论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稿邮箱:cfsdzzs@yeah.net编辑部热线:028-61068999杂志展示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